2016/09/29

李碧華的小說與電影(五):1989 秦俑 / A Terra-Cotta Warrior

曾經,小說《秦俑》是李碧華所著作的長篇小說裡,我最喜歡的一部:穿越古今、融匯東西的奇想劇情與跨時代、跨文化斷層所產生的衝突趣味,著實讓人拍案叫絕,回味再三。

如今,再次打開《秦俑》,少了些喜愛,還多了些遺憾。故事設定雖然有趣,但礙於節奏感,人物性格刻劃就顯得簡單直接,許多值得深思的,細膩複雜的情感和人物思緒並沒有太多篇幅去經營描寫;例如:一個三千年前的人在沒有心理的預期下,突然來至現代,內心應該有著數不清的困惑與思想邏輯上的調適難度;對於人生,他的想法是什麼?對於他所擁有的「無限延伸」的未來和「無法挽回」的過去時光,他又如何看待呢?著實令我好奇非常。

不過換個角度想,這也就是《秦俑》討喜的地方,像看場電影,沒有沈重的包袱,有的只是聲光娛樂、宏偉浩大的敘事架構與緊湊刺激、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動作場面。輕輕鬆鬆翻閱,立即可以滿足你我的想像,隨著主角穿越時空戀愛去。

而小說《秦俑》最為獨到之處,無非是融合了各種有趣的素材;先把輪迴生死搭配長生不老當底,然後佐以東方傳說(秦陵、徐福、武俠)攪拌西方冒險故事(盜墓、奪寶、槍戰)為主要內容,再灑上些許愛情和歷史(秦朝、文革)調味料,加深其況味......,看似天馬行空混搭亂配,卻在不違和中還帶有深意。最後所呈現出來的奇幻想像閱讀經驗,包準讓你看過之後,會牢牢地記得它。

皇冠第五版(1992.10)《秦俑》小說封面。


起:從東方古典傳說開啟

小說以一隻螞蟻的步伐展開,對照人類的偉大,一生耗盡,也不過是走在偌大秦陵裡的方寸之地;而螞蟻短促生命的結束,即帶出整個故事的主旨,也就是人類長久以來的慾望:長生不老。

人類的成就比螞蟻偉大太多,但生命如果和螻蟻般短暫,豈不可惜?所以,建立大秦盛世的秦始皇不想就此老死,即命令方士術師們不眠不休地修煉不老丹藥;方士徐福不願殘暴不仁的始皇帝長生不死,丹藥雖鍊成但依然藉口渡海求藥以避秦;屬下蒙天放因愛而忤逆的秦始皇,甘願為愛而死的他在成為活人俑之前,意外吞下了冬兒偷渡給他的長生不老藥,於是,三千年之後,命中註定被今生的冬兒:朱莉莉喚醒而再度復活。李碧華以這樣一個特殊的時空與時間點(秦朝盛世、徐福出走),展開《秦俑》的序幕,實是充滿了奇思妙想,又非常帶有李氏風格的故事創作。

《秦俑》裡的秦始皇,表面上有著和歷史評價相同的人物性格與作風,功在施行「車同軌、書同文、錢同幣、幣同形、度同尺、權同衡、行同倫、一法度。」等統一天下的功勞;過在「集權高壓、焚書坑儒,因修築長城與秦陵等死傷的百姓不計其數......」。但是李碧華筆下,這位千萬人之上的始皇帝,卻誠然流露出一個屬於平凡人的習慣:投擲錢幣以決定未來!當抉擇是否要將蒙天放賜死之時、當他一人從古墓裡甦醒,不知下一步該往何處去時......。作者刻意強調這既理性(造幣)又感性(聽天由命)的舉動,讓他少了世俗既定的刻板印象,將秦始皇還原為有血有肉的平凡人。

始皇帝自懷中取出那枚保存到今時今日的半兩錢,他一生喜歡賭博。只把錢幣往高空一擲,它機伶打轉。他道:
「好,見『半兩』二字,朕即往北行,負面,便朝南走。」
錢幣終落在地上了,他見到這兩個字,他一生的心血。他開始仰天狂笑,雙目也發出懾人的精光。他人不死,心也不死......
*註1

徐福,一個活在傳說中比活在歷史裡更有存在感的人物,他唯一的豐功偉業,就是「逃亡」,假借尋藥之名,實則逃離秦始皇的死亡威脅。據說徐福率領五百童男女和百工技師渡海尋找住著仙人的蓬萊仙島,最後漂洋來到「日本」,上岸後教授當地居民生活技能與農業知識,而成為日本傳說中的始皇帝「神武天皇」。

而徐福為故事所提煉出的「長生不老」藥丸,則成為這本小說的起因。「長生」,讓蒙天放親見百年一瞬的歷史微光;「不老」,使蒙天放得以和輪迴轉世的愛人不斷相聚相戀。

至於蒙天放和冬兒依然是李碧華筆下那大時代裡的小人物,情愛生死皆不由自主,因政治而識,因愛戀而亡。幸好,從徐福那裡偷來的藥丸,成為冬兒渡給蒙天放的一條命運之繩,讓蒙天放得以在時間的洪流中緊緊抓住自己的靈魂,不致於如凡人般經歷生死輪常......。從此,他蟄伏靜候,一心一德等待如宿命般的契機出現,等待每一世的冬兒來到他面前。然後,他會告訴她,他已等候她好幾千年......

翻過《秦俑》的第一段《秦代》,故事有著壯士豪傑惺惺相惜、英雄美人情關難過等十足東方古典印象的鋪陳,煞是悲悽感人。但沒想到緊接而來第二段《三○年代》,卻是上海西洋摩登式的復古,包裝著緊張刺激的奪寶盜墓情節和幽默搞笑不斷的喜感橋段!


承:西洋冒險劇情迭起高潮

一個好的動作冒險故事,除了敘事乾淨俐落、快速進入主題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冒險情節和意想不到的關鍵發展。

1981年開始,西方好萊塢系列電影《印第安那瓊斯》帶動了融合古文明遺跡與科幻假設的動作冒險電影風潮,這股浪潮一直吹到1987年的香港電影《衛斯里傳奇》,而鼎盛的票房證明這種翻轉古今文明的歷險電影非常迎合觀眾的口味。李碧華巧妙將80年代美國興起的冒險動作類型電影混搭到中國歷史與秦始皇(秦陵)上,翻新我們對於刻板歷史的想像,實為獨具匠心。而活人俑或金人等傳說並無實際證明,但放在大膽地描繪到小說空間裡,更添加了讀者天馬行空的想像。

且看李碧華是如何將兩者玩味在一起的:

塵埃落定,環視四周,赫然發覺,原來此處便是——
啊,一架架的飛機在靜靜的黑夜中稍息。西安機場!對了。朱莉莉認得了,她第一步踏足之處!
秦始皇千謀萬算,也無法預計,王國捲土重來,東山再起,經了歲月,已經蛻變成一個文明的機場!
*註2

第二段《三○年代》從上海百樂門般的摩登視覺感出發,加上作者最拿手的影劇圈描寫,一路讀下來非常生動活潑。但莉莉的性格完全跟冬兒不同,這樣的安排除了考驗讀者的接受度,演員的演技轉換之外,最重要的主軸,還是蒙天放與莉莉彼此的情感認同。當秦朝的蒙天放在民國初年於古墓中甦醒,第一眼看見穿著豔紅晚禮服的莉莉時,以為她是從火裡逃生的冬兒;他以為他身在他的年代,而他執著濃烈的感情,也似乎只適合他的年代,因為莉莉愛的是白雲飛。雖然很明顯莉莉愛上的是一種浮華虛幻的愛情,但真實的得不到,虛幻的也好。直到故事最後,她才相信世上真的有永恆不變的愛情,而甘願為蒙天放犧牲自己。

筆觸由第一段含蓄溫柔接到第二段活潑驛動,很容易營造出不同時代背景下的女性差異,亦能突顯不變(蒙天放)和變(莉莉)這兩者相遇所產生的關係失衡趣味感。可惜「愛情」在第二段快結束時才開始萌芽,就迅速隕落。

在這段我們看到比較多的是西化影響下的劇情,從西方發明的飛機、火車、電影、小至口紅、墨鏡,到蒙天放轉醒後引發的一連串搞笑誤會:電燈、電話、電梯、咖啡、西裝......,甚至莉莉在對蒙天放自我介紹時還特別說明是叫「Lily Chu」呢!作者想要放大當時崇拜西方資本主義下的中國,所見所用無一不是西方文化產物,崇洋媚外的心態。

故事最後,正邪兩方以武功對上槍械,在已成為現代機場的古代陵墓上方,見證了當今的虛情假意與至死不渝的古老愛情。像是古典東方對西方文化的挑戰與撞擊,如此層層交疊出意趣盎然的閱讀風景。


左:影音版海報。右:韓國版海報。


轉:故事蒙太奇的多樣轉化

蒙天放眼前一黑。
啊,秦朝的盛況,一統的天下,他看不見了。他將永埋地下了。
天際橫來一陣飛雪,眾愕然上望。
在這盛暑,雪花輕淡若無地灑下來,如無聲之眼淚。
也許萬物之靈的人類,在真情面前,蒙受冤屈,一點怨氣,賠上了的生命…沒有人能真正了解。
過了三千年,還是矢志不渝的。
但日子過去了。
時移世易……

雪花落至中空,就止住了。
人間還未到寒天,是深秋初冬時分。
一輛雙引擎的民航機,自上海飛往西安去。......
*註3

蒙太奇轉場寫法:李碧華在寫小說時,想必早就準備好要為電影寫劇本,因為小說劇本化的味道十分明顯。尤其是在情節與情節之間,運用蒙太奇剪接手法的描寫,更是在單純的閱讀想像上,營造出有如觀看電影般的轉場視聽覺效果。

時間時空轉換:在作品的架構上,李碧華常以4/5的篇幅先來描述愛恨交纏卻不能復得的美好過去(過程),最後再用1/5來收尾。而銜接這兩部分的短暫過場,常常包藏了巨大的時間感在其中,諸如:《霸王別姬》(文革後接著就是80年代)、《青蛇》(一覺從明朝睡到民國)和《秦俑》(30年代直接跳到80年代)。這些以四、五頁所帶過的時間,實是代表著「遺忘」。時間掏洗了痛苦的過去,只留下美好而珍稀的回憶在記憶的籃子裡,它成了主角勇氣的來源,就算知道可能會再次遇到失敗,也要為愛踏出心房的動力。

幾乎每一部文學作品,作者都是把自己隱藏在故事之外,以全知者的角度來書寫。那麼故事的最後(結局),就可以說是最接近時間線上的「現在」。主角掌握了現在,並緩緩將她的過去呈現給讀者知道。現在是過去的對照(如:《胭脂扣》、《霸王別姬》),也是嶄新故事的延續(如:《青蛇》、《潘金蓮之前世今生》、《秦俑》等開放式結局)。

主角(個性基調)轉變:就像《青蛇》的主述者換成小青,《秦俑》也從冬兒變成朱莉莉,個性基調的不同,就會造成閱讀上的趣味。除此之外,《秦俑》還是維持著作者的簽名式書寫。過去,李碧華的作品偶爾也會穿插一些插科打諢的橋段,但這次除了有十三點的朱莉莉,還有不適應現代生活的古人蒙天放,兩人之間不停鬧出的笑話,與第一段《秦代》古典含蓄的調性相較,立刻突顯出第二段的鮮活逗趣。尤其在歷史的認知上,特別明顯:

小孩便掀著課本,往前翻,一頁一頁一頁:哦,秦?是秦始皇的秦嗎?
他大喜,終遇上知己了。 
對! 
秦,到漢,到三國,晉……,隋、唐、宋、元、明、清、民國。看,我背得多熟。
朱莉莉旁觀蒙天放的表情變化,小孩每數一下,他臉色退一下,漸漸的了無人色。
她還一字一頓的:民國廿一年,一九三二年。
他大為驚愕,無法鎮靜。身子抖起來,眼睛失神,手足失措:他又不是鬼,那麼他是什麼呢?......他明白了。
始皇帝得不著的,他享用了。
但,怎生是好?
朱莉莉見把他害慘了,便給護士說:
「先打消炎針,再打鎮靜劑,然後是麻醉藥,病人現在很嚴重。」
她走過去,溫柔地,像從前的冬兒呢:
「不要急、不要急,凡事有商量。」
他頹然。百感交集。
*註4

「文革」轉捩故事發展:《霸王別姬》、《潘金蓮之前世今生》、《青蛇》如此,《秦俑》亦然。因為無親無故無信仰無所求,所以文革的種種紛擾波及不到蒙天放,他只知道,邢正(贏政)在這個時代曾經站起來,卻又被鬥下去;文革興起,十年後又歸於平靜了。蒙天放不像李碧華其他故事裡的主角,命運因文革而迭起,反倒是如深埋在地下的兵馬俑,成為與世無爭的局外人。但我想這一切,蒙天放仍然感到熟悉,因為歷史總是不斷重演......,回顧秦朝,他們早就經歷過那段焚書坑儒的年代了吧!

他也在蟄伏中。
身手隱藏了,面目模糊了,他又再經歷了一次焚書坑儒血流成河的慘劇。——比任何一個中國人更早覺悟這只是「愚忠」。
他情願是個平淡而安靜的老百姓,國不是他的國,君不是他的君,人海茫茫,他蒙天放,不過是個淪落的英雄。冷眼旁觀興衰起跌,人間正道是滄桑。
*註5


合:東奇西幻的浪漫結合

歷史久遠的中國民間故事裡,題材有輪迴如「七世夫妻」,有長生不老如「嫦娥奔月」等悲情傳說,卻沒有一個故事像《秦俑》般,能將這兩種題材相加在一起,始之成為一個絕美的寓言(香港電影《夢中人(Dream Lovers)*註6》同樣也提到將人製成秦俑,但男女主角仍是輪迴後的相遇)。日本漫畫大師手塚治虫在1967年開始連載哲學史詩漫畫《火之鳥》,其中於1968年創作的《大和篇》,巧合地與《秦俑》有著相似的背景,卻揭示了長生不老的悲哀。

一代昏君欺壓人民只為了建造屬於自己的浩大陵墓,而反對父親的三王子在因緣際會下得到了火之鳥的血,據說,凡是喝了火鳥血的人都可以長生不死......。但後來,三王子、他所愛戀的女主角與其他不幸的人,卻一同成為了父王駕崩下的「陪葬品」。

活埋入土之前,眾人皆舔舐了沾有火鳥血的手帕,以致於在葬禮完成後,所有殉死的人都因此甦醒,開始齊聲在地下唱著反抗之歌,抗議這種慘無人道的活祭傳統。悽厲的歌聲不停歇地從陵墓裡傳出,迴盪在每個恐懼的活人耳裡,直到幾年後,聲音越來越微弱......。在歌聲完全消失的多年之後,此王朝終於改以人形埴輪(素陶器)取代活人殉葬的惡習。

在不朽巨作《火之鳥》十二大篇裡所得到的長生不老,都是一種悲哀、贖罪與承擔,它讓主角有使命(宿命)地延續自己的生命,為的是能夠無限繁衍人類生命的同時,進而讓每個人都珍惜自己短暫易逝的生命。相較於《火之鳥》的悲觀,《秦俑》裡的長生不老,所帶來的則是希望。希望能夠與愛人再見,雖然得不斷經歷死別,然命運總是能將兩人情牽在一起。回想冬兒願血祭俑窰,蒙天放甘於泥封活埋,都是因為吻別的那一刻,讓沒有談過戀愛的兩人,確切感受到了真愛的美好。

至於西方,關於輪迴的創作仍非長久以來的主流,長生不老的題材也只有在吸血鬼身上才有較多樣的發揮。而《秦俑》除了「輪迴+長生不老」之外,另一個主題「穿越時光*註7」則可算是西洋的產物了。

1895年,英國小說家喬治·威爾斯(H. G. Wells)出版了他第一部科幻小說《時光機器(Time Machine)》,開啟了人類時光旅行的大夢。從此之後,創作者不斷產出各種形式與變異作品直至今日。但不論是1965年海萊因(Robert A. Heinlein)的 《夏之門(The Door Into Summer )》使用冷凍睡眠,還是1985年電影《回到未來(Back to the Future)》由跑車改裝的時光機,著重理性思考的西洋創作早期大多以機械儀器為時光穿梭媒介。反觀東方,沒有科學理論的包袱,什麼不切實際稀奇古怪的方式都顯得浪漫感性。

1989年香港電影《急凍奇俠(Iceman Cometh)》裡,明末錦衣衛方守正與其奉命緝拿的狂魔鳳三一同掉落冰川急凍而來到三百年後的現代;1993年另一部香港電影《新難兄難弟(He Ain't Heavy, He's My Father!)》,男主角楚原在中秋佳節掉進許願洞而回到父親年輕的時代;2007年台灣電影《不能說的秘密(Secret)》,靠的是一台琴樓中的古老鋼琴和神祕琴譜,交織出一場跨越20年的戀愛......。至於1976年出版至今的日本經典長壽漫畫《尼羅河女兒(王家的紋章)》,女主角凱羅爾則是在尼羅河水裡來回穿梭至3000年前的古埃及!所以,雖然活俑已證明不可能存在,但這些有著浪漫糖衣包裹的科幻故事,一定會因為人類無限的想像力而越來越多。

雖然電影裡莉莉有拿著小鏡子補妝,不過鏡子的延伸意象並不大,反倒是在冬兒那一世,出現了許多水的畫面。與象徵毀滅與重生的火對照,水在電影裡代表著延續與傳遞,水傳音(冬兒藉著裝水的碗,敲打出與蒙天放練劍時心神合一的樂音)、水傳情(因冬兒在溪邊脫鞋濯足,使蒙天放後來一直留著兩人的定情信物:絲鞋)、水傳藥(徐福將長生不老金丹的原料藥粉倒至水溝,使在水溝下游飲水的士兵與戰馬因此也長生不老)、水傳人(徐福帶領著五百童男童女出海,前往蓬萊仙島為始皇帝求取仙丹)。


電影是滿足讀者想像的視覺化小說

蒙天放:「你忘了一切,我卻終生難忘...,可能是上蒼對我的懲罰!」
朱莉莉:「好了好了,我決定打起精神來,發誓認真地聽你的...回憶錄」


1987年《倩女幽魂》上映後,導演程小東緊接著在1989年推出《秦俑》電影版。影片一開始強調蒙天放的善良親民,凸顯的是秦始皇的殘暴冷血。蒙天放自認為小人物,盡本分做好自己該做的事,然而為了愛,他願意破壞自己的準則,辜負始皇帝的抬愛......。

「長命又有何用?我長生不老,而不知人世間一切才可怕呢!」

 電影不像文字,一幕景可以兩三句帶過,所以礙於電影片長,劇本跟原著故事相較還是精簡許多。但就電影論電影,《秦俑》許多橋段仍是拍的非常出色,例如冬兒敲著盛水瓷碗的音樂節奏,與另一頭蒙天放舞劍的氣韻,兩人心念不謀而合的平行畫面剪接;例如秦王沒叫蒙天放起身,蒙天放就一直長跪;例如除了瞎子與聾子,秦王只允許忠心的蒙天放進入皇陵主室;又例如從第一世冬兒的溫柔婉約到第二世朱莉莉的三八潑辣,鞏俐在角色扮演上的鮮明對比。

此外,還有幾點值得一提:

1.第一世時,剛進宮的冬兒與其他童女一起等待唱名檢查是否為處女之身時,在冬兒前面被念出的名字,居然是「李碧華」!而且畫面還是一位童女褪下衣裳受檢,宮女點頭以示允印守宮砂的畫面!(這......莫非是導演開的小玩笑?哈哈,太妙了!)

2.在共產黨尚未統治中國的30年代(第二世),電影開拍的記者招待會牆上,順理成章地出現了中國國民黨黨旗與中華民國國旗!!驚喜在幾秒鐘的小細節裡,也能看見劇組的用心與尊重歷史!

3.電影安排第一世的徐福與第三世的日本導遊由同一演員(謝博文)演出,實是畫龍點睛頭尾呼應。也許,到了日本的徐福也自然地老死輪迴,末了將冬兒(靖子)帶回到蒙天放的身邊,如同報恩。但是否能圓滿相戀,就要看他們自己了......

4.可以相對照的還有1994年台灣播映的《秦俑》與2011年中國的《古今大戰秦俑情》電視劇。雖然因應需要而在劇情上有所修改,但精采度都不及原著精鍊。唯一有趣的,是電視劇並沒有秦始皇復活改名邢正參與政治的敏感劇情,而是改成和平凡人同樣經歷投胎轉世,並與蒙天放、冬兒在每一世裡愛恨糾纏在一起。至於電影中的反派于榮光,也很巧合地在文本跟《秦俑》非常非常相似的《神話(The Myth),2005》裡,飾演叛將。


電影片尾收錄的中文版主題曲《焚心以火》


雖然粵語版MV劇情老套貧血,但居然是由葉蒨文與淪為女配角的鞏俐共同演出,一定要看!


處處有秦俑之有天一定要到西安旅行

1974年3月,西安一群農民因缺水挖井發現了秦兵馬俑陵,意外為世人揭開了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偉大成就。之後在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並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多年來,這群兵馬俑們在世界各地飛來飛去巡迴展覽,全球觀展人數早已破億。

一直期望有天可以飛去西安親眼一睹兵馬俑的風采,以致於多次在台灣所辦的秦俑特展,我都未曾參觀。但這次就像是約好的,手邊適逢在撰寫此篇文章,所以2016年5月我就專程參觀了國立故宮博物院展出的《秦‧俑-秦文化與兵馬俑特展》。

2016年在台北與高雄展出的《秦‧俑-秦文化與兵馬俑特展》。

展覽大部分是以秦朝的文物為主,兵馬俑的部分並不如想像中的多,然我仍花了最多的時間,站在兵馬俑面前想像著蒙天放被時間泥封、朱莉莉發現秦俑、以及最後靖子在秦俑堆中遇見了她的前世情人......

只不過兵馬俑千人千面栩栩如生,細看臉部線條皆有粗中帶細的雕塑美感,搭配180公分的身高,乍看確實有宛如活人再現之感,但實際上他的頭頸肩都偏瘦小,實在不像可以由活人塑俑,當然這部份也早已證實。此外特別的是兵馬俑每尊都有突出的小腹,經導覽人員解釋,原來秦朝人愛喝酒,以致於當時的審美觀都覺得,男人要有小腹才叫MAN啊!

然而不是只有展覽才看的到兵馬俑呦,有趣的是,在台灣許多火鍋店或強調東方味的餐廳,也常把兵馬俑像當做活招牌一樣放在門口,不過原因到底是吃了火鍋可以延年益壽的聯想還是兵馬俑本身看起來就很暖和?!這就不得而知了。至於一些遊樂園或蒐奇博物館,那是鐵定可以看到兵馬俑身影的啦!

不用等到特展也隨時隨處看的到秦俑啦!

讓人不斷想像的開放式結尾

當小說最後看到蒙天放和冬兒(靖子)再度相遇,心中無疑是激動與興奮的!蒙天放知道只要守在陵寢,就一定會等到冬兒的再現。但許多疑問與想像不禁油然而生:

他們的相愛還會碰到困難嗎?當靖子發現蒙天放不會老時會怎麼想呢?蒙天放怎麼去面對他的愛人必須不斷的經歷輪迴,而自己宛如神仙般活著?蒙天放已經獲得人類最渴望的寶藏,除了愛情,他還想要做什麼?能夠結婚生子嗎?當蒙天放面對靖子時,他腦子裡是想著當下的她還是冬兒呢?如果靖子知道蒙天放喜歡她,是因為她是冬兒的轉世,靖子會質疑自己是這段感情的替代品嗎?命運如是相繫,蒙天放最後會不會為了與靖子一同老死轉世,而選擇自殺?永生值得嗎?長生不老到底是幸還是不幸?

太多問題需要去追尋,而且最後很可能我們都得不到答案。但有個疑問,李碧華居然給了我們答案?!記得《秦俑》故事裡,除了秦始皇、蒙天放與冬兒之外,還有一個半途逃跑的重要人物嗎?是的,想知道面對未知大海未知將來的徐福,東渡到日本後是如何接續他的人生嗎?打開短篇小說集《誘僧-怪談繪卷系列*註8》裡的《徐福與烏丸株式會社》,另一個如同番外篇的有趣故事,是為小說《秦俑》畫下了一個更添傳奇想像的驚嘆號!



---------------------------------------------------

*註1:《秦俑》小說,第200頁(原始出版1989年,此為皇冠第五版:1992.10,以下同)。

*註2:《秦俑》小說,第191頁。

*註3:《秦俑》小說,第65與69頁。

*註4:《秦俑》小說,第127-128頁。

*註5:《秦俑》小說,第209頁。

*註6:1986年上映的電影《夢中人》,編劇之一邱剛健與副導演關錦鵬,隔年即共同創作拍攝了李碧華第一部改編電影作品《胭脂扣》,可見一切皆有跡可尋。

*註7:這裡指的是有明確時間線性的時空旅行,浦島太郎或桃花源記等,都比較像是穿越到沒有時間感的異時空。

*註8:1992年出版的《誘僧-怪談繪卷系列》,是一部令人愛不釋手的短篇小說集。《荔枝債》、《山鬼》、《毛大帝》與《徐福與烏丸株式會社》等穿梭古今之題材,篇篇精采。而《徐福與烏丸株式會社》亦收錄在新編之《怪談精選集(卷三)冷月夜》。


---------------------------------------------------
 
獎項記錄:
1991年第1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獲獎一項,提名七項:
得獎
‧最佳電影配樂(顧家輝、黃霑、戴樂民)
提名
‧最佳影片
‧最佳女主角(鞏俐)
‧最佳剪接(麥子善)
‧最佳攝影(鮑起鳴、李新業)
‧最佳美術指導(奚仲文)
‧最佳動作指導(程小東)
‧最佳電影歌曲《焚心以火》(作曲:顧嘉輝、黃霑   填詞:黃霑   主唱:葉蒨文 )


---------------------------------------------------

延伸欣賞:好萊塢電影《時空永恆的愛戀(The Age of Adaline),2015》,女主角有的困擾,想必蒙天放也一定有,哈哈!可以相互參照著看。

2 comments:

  1. 當初看秦俑小說也很喜歡,這些年沒有重溫,不知道會不會像你一樣少了當年的感動。看完你的文章,我反而好奇起女孩最後投生為日本人,除了跟徐福去日本一事呼應,有沒有政治上的隱喻。同樣的,從秦朝到民國到日本,從專制到民主,作者背後是否存在對97的擔憂等~

    ReplyDelete
  2. 我覺得這部份除了隱喻日本和中國的血緣關係外,更有地域與意識上的出口之意涵。如同小說《霸王別姬》與《潘金蓮之前世今生》,主角為了逃離廣大卻封閉的中國,最後都來到了小香港,只為殘喘一口氣。而《秦俑》與下一篇要介紹的《川島芳子》,結尾時也提及到了日本,相信也有同樣的用意。

    再者,日本同為黃種人,亦能使用漢字,文化與飲食習慣接近,可算是離中國最近,最容易融入的「外國」了。而《秦俑》在最後拋出異國戀,無疑也是提供讀者一個有點能跨越又不是那麼容易跨越的美麗想像,對應著小說最後一句很越趄又忍不住的微妙心態,浪漫非常!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