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相信第一眼,相信我的心跳。」
【短篇‧誘惑】
1993 年出版的小說《破戒》既無奇情愛戀,又非發生在歷史與生活較有共鳴的近代,作品嚴肅且架構於政治史實,相較之下是比較少重讀的作品。不過在這部之前,李碧華於 1992 年發表的短篇小說集《誘僧》(皇冠版/怪談繪卷系列)的第一篇同名作品《誘僧》,則出奇討喜地重現長篇小說中最媚惑的一小節。
|
《誘僧》怪談繪卷系列短篇小說集初版於1992年3月出版,長篇小說《破戒》初版於1993年9月出版。 |
單獨來看,短篇無前因後果,很快進入人性的對比:男與女/心靜與動念/室內禪坐與外來誘惑/佛與妖/虛幻與真實/戒與色/灰與紅/冷與暖/需要與拒絕/青春與衰老,甚至像是再現青蛇與法海的情慾掙扎。長篇《破戒》所要說的慾望選擇,都濃縮精華在短篇《誘僧》裡,李碧華的文字撩動,幾頁時間就足以讓人心情起伏喘息不已。雖是短篇卻意境深遠充滿想像,以色聲香觸出現的無名女子,是心魔、妖魔還是靜一的綺夢?心不靜,萬物皆是誘惑,要能斷/捨/離七情六慾才是修行的第一步。要成佛,就得成為俗世中的冷血之人,親情愛情錢權生死都無依戀,如同賈寶玉最後告別父親,消失在無邊無垠的雪白畫面,了斷一切,就能成為一切,與萬物融為一體,即成佛。
然而無魔不成佛,三藏取經便一路是誘惑,試煉主角的心性通常是一則故事最精采的主軸。面對誘惑,人們心裡(自我)或道德標準(超我)雖會判斷,卻難以抵擋生理(本我)的需要。又或者,有些事情越提醒自己不去想,就越會放在心裡。
所有的慾望都是跟自己過不去,當幻想成真,挑逗才要開始。魔由心生,原諒自己也最容易,但是面對一個渴望已久的人站在面前,說你心想,做你想做的事,難以抗拒的誘惑便考驗著靜一。選擇接受或拒絕,對或錯,成佛或墮落,每個決定都會改變命運……就像當初石彥生(靜一)默然接受霍達的兵變佈局。
「這個世界,不是我午夜夢迴,還在想念的世界。」
【長篇‧抉擇】
唐,武德九年六月四日,發生李世民刺殺親兄弟並奪取皇位的「玄武門之變」。李碧華在史實裡虛構了石彥生將軍、霍達將軍與紅萼公主,讓他們在這場腥風血雨的鬥爭中,成為生死不由己的政治犧牲品。
雖因避難化為和尚,但事實上石彥生心中也要贖罪,為了因他而死的母親、主子與弟兄們。曾經擁有的功名與地位,也因為這場政變化為烏有,背負著這些遺憾與懊悔,靜一在天寧寺戒律教條下的出家只是療傷,目的是等待有天能夠平反。
而與紅萼的短暫相遇,成了他為自己而活的美麗片刻。紅萼宛如張愛玲筆下的紅玫瑰,潑辣驕縱卻也深情款款,甚至為了救心上人而香消玉殞。
但真正考驗心性的,是在古樸簡陋的彤雲禪院。知道天下太平,了解平反無望,活著只會一輩子被追殺,禪院老方丈的禪機妙語讓靜一開始認真思考人生的意義。隨後出現的青綬夫人,雖然長相如紅萼,卻像是青蛇般伺機勾引靜一墮落。修行與禁色、道德與七情六慾的修煉拉扯,讓靜一看透了人性表象。只要人的心不定,做任何事都會動搖。心色萬物色,心空一切空。
巧合的是,曾經寫過「天安門舊魄新魂」的李碧華,同樣也選擇了在六月四日(夏曆)所發生的玄武門之變作為題材,是否有所影射?不得而知。
「人不會永遠都好看的,記住我現在這個樣子。」
【電影‧角色】
石彥生將軍/靜一和尚
靜一在老方丈的開示下,悟到自己也如政變狗賊一樣骯髒(出賣主子以便獲得高位)。以為遠離塵世便得清高,以為遁入空門與世無爭就能夠忘記一切,事實根本無處可躲,因為心沒變。
人性如此,有依戀有欣賞便會產生慾望,要是看人不美看花不香,或許才能看透一切,看透人世間無美醜無香臭的差別。對萬物皆無高低比較,便能活出自己。
紅萼公主/青綬夫人
紅萼的開朗執著與青綬夫人的孤傲冷豔,世間美色誰不喜歡?然而李世民連兩個兄弟都可以斬頭了,何況是個妹妹。
青綬夫人最後自曝刺客,反諷了靜一剛獲得的慾望滿足,好似情慾的反面即是危險。
|
延續著每部李碧華小說改編電影都有出現鏡子,這裡是出現在曲江池。紅萼為石彥生精心梳裝,只為了讓喜歡的人永遠記住自己的樣子。銅鏡裡扭曲模糊的面容恰似幽魂,正預告了她的未來。 |
小可
從小在天寧寺長大的小可,以為戒律就是生活的全部,只要不違背便可得道。但就像悉達多,在沒有體悟榮華富貴之後的窮苦病死,必然無法成為釋迦牟尼。所以世間上任何經歷都要去感受,心寬了才能有同理心為所有人著想。
而一行人溜出寺廟來到曲江池,宛如綺麗鬼魅的西域夜市,小可、石彥生與紅萼就像家人般和樂,那一刻是如此美好卻短暫。
通達方丈(十渡方丈)
圓寂之前,他跟靜一說:「我先走了,你早點過來,我們好吃茶去。」生命渺小如滄海一粟,卻能融合成為宇宙的一分子。人生應該過的簡單,自尋煩惱鑽牛角尖或想太多,反而失去了體驗活著的當下。
李世民/唐太宗
李世民策劃射殺兩親兄弟,也就是哥哥皇太子李建成、弟弟齊王李元吉,史稱「玄武門之變」。然而李世民繼承帝位成為唐太宗之後,卻帶來清明安定的盛世「貞觀之治」。
李世民因為必要之惡而後成為好皇帝,石彥生有惻隱之心卻變成落難人生,命運孰是孰非,沒有任何道理。
|
左邊為英文版DVD海報,右邊為中文版電影海報。 |
「看,火那麼壯大,水卻熄滅它。水那麼壯大,土卻掩藏它。土那麼壯大,風卻吹散它。風那麼壯大,山卻阻擋它。山那麼壯大,人卻剷移它。人那麼壯大,權位、生死、愛恨、名利……卻動搖它。權位、生死、愛恨、名利……那麼壯大,時間卻消磨它。--時間最壯大麼?不,是『心』。當心空無一物,它便無邊無涯。」
【電影‧最後】
以美色、功名、權力、金錢來誘惑石彥生,所有的抉擇也都會改變自身的命運,電影片名選擇與短篇《誘僧》同名,很是貼切。編劇除了有方令正之外,李碧華依照慣例參與其中。美術與服裝設計著實有實驗劇場的視覺系風格(例如白臉舞踏、枯枝楓葉的造景)。最讓人驚豔的莫過於拍攝地點,看了片尾字幕,上面註明了「北京市房山區十渡風景區」,不知是否是全部場景,因為那山谷冰瀑與彤雲禪院的風景真是太夢幻絕美了。
|
即將凋落的楓葉、冰瀑上的熱血、孤絕離世的禪院、陡峭飛石雄奇險幻的狹窄谷道……不知是否都在十渡風景區所拍攝。唯獨可以確定的是,古色古香的彤雲禪院必是搭建出來的,因為在片尾時燒掉了。 (畫面截圖純粹因喜愛而分享,版權為電影公司所有。如有不妥,敬請告知,立即撤下,非常感謝) |
電影《誘僧》是部內斂、沈潛、藝術感重卻被忽視的作品,就連目前當紅的線上影城或4K修復都無法見到,甚是可惜。換個想法,所謂的票房、口碑、評價等等在上映過後或許也不重要,曾經有人被感動,曾經有人見試過它的美,它被印記在某人心裡,那就夠了。
一切都是身外之物,就如同電影結尾,靜一漸漸走遠,遠遠看來只剩一個黑點。揉揉眼睛再看真切些,哪裡有什麼人影,全是雪白茫茫一片……
---------------------------------------------------
獎項記錄:
1993年第30屆台灣電影金馬獎總共提名七項,最後獲獎兩項:
‧最佳美術設計(葉錦添、李偉明、楊佔家)
‧最佳電影音樂(劉以達、韋啟良)
1994年第13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總共提名九項,最後獲獎兩項:
‧最佳新演員(吳興國)
‧最佳電影音樂(劉以達、韋啟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