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03

李碧華的小說與電影(其他之19):《胭脂扣》裡的戲中戲《唐朝豪放女》

雖然電影沒有演,不過在《胭脂扣》小說 (1984)最後,永定帶如花去看電影《唐朝豪放女》(1984) 的情節實在讓人印象深刻,常惦記著有天一定要看到這部電影。 

結果原以為會是敘事傳統賣弄風月的電影,沒想到方令正導演(同《川島芳子》,其妻羅卓瑤則拍攝《潘金蓮之前世今生》、《誘僧》)與邱剛健編劇(同《胭脂扣》(1987) )還是讓電影處處有巧思。

在唐朝,道教是在禮教之外不受法治約束的,不過長安才女魚玄機修道時看破其他人的虛偽,便毅然離開過著夜夜笙歌吟詩作樂的生活。 

魚玄機口口聲聲要做獨立自主的女性,絕不接受李老爺和永道士的錢財,但風花雪月的高檔花費,又是怎麼生出來的呢?原來最後才揭曉,魚玄機私下還是有接超級大戶的生意。 

這樣說來魚玄機是相信,寧可不接受他人的施捨而靠自己賺錢養活自己,才能做自己,然而所謂的獨立自主,是否還是得臣服在男性權力與金錢下才能產生呢?值得玩味。在古代就算是才女也會有身為女性的侷限,所以電影確實表達了魚玄機想要掌握自己命運的態度。

魚玄機不把綠翹當作奴婢,而是當作姊妹想永遠留在身邊,但綠翹一直認為自己是奴婢,兩人是有階級的,她想要回鄉下自立門戶嫁人生子,這樣的認知落差造成的魚玄機最後殺死綠翹。然而魚玄機的動機是孤單?嫉妒?還是覺得被背叛?

結局時崔博侯闖入刑場想要帶走魚玄機卻被拒絕而被捕,他問魚玄機為何不跟他走,魚玄機回答:「我走了很多女人不敢走的路,沒心情再走」,魚玄機反問他為何不選擇流浪,博侯說:「救了妳一起流浪,救不了妳,還流浪什麼,我陪妳一起死」。或許這也表示,他們已享受過生而為人的成就與快樂,所以死亡也是他們的選擇。最後命喪好友刀下,也算是保全精神上不被他人侮辱的節操。

羞日遮羅袖,愁春懶起妝;易求無價寶,難得有情郎。
枕上潛垂淚,花間暗斷腸;自能窺宋玉,何必恨王昌。

這首《贈鄰女》(又名《寄李億員外》),原是寫給李億這般負情的男人,電影最後魚玄機將兩句「易求無價寶,難得有情郎」吟給崔博侯聽,反倒宛如情詩般動人,也點出女性求得真愛之不易。

總而言之,電影比想像中好看。不過還是覺得很巧,因為要是《胭脂扣》真的拍出來看電影這段,不就成了萬梓良看萬梓良演電影嗎?



2021/07/02

李碧華的小說與電影(七):1993 誘僧 / Temptation of a Monk

「我只相信第一眼,相信我的心跳。」 

【短篇‧誘惑】

1993 年出版的小說《破戒》既無奇情愛戀,又非發生在歷史與生活較有共鳴的近代,作品嚴肅且架構於政治史實,相較之下是比較少重讀的作品。不過在這部之前,李碧華於 1992 年發表的短篇小說集《誘僧》(皇冠版/怪談繪卷系列)的第一篇同名作品《誘僧》,則出奇討喜地重現長篇小說中最媚惑的一小節。

《誘僧》怪談繪卷系列短篇小說集初版於1992年3月出版,長篇小說《破戒》初版於1993年9月出版。


單獨來看,短篇無前因後果,很快進入人性的對比:男與女/心靜與動念/室內禪坐與外來誘惑/佛與妖/虛幻與真實/戒與色/灰與紅/冷與暖/需要與拒絕/青春與衰老,甚至像是再現青蛇與法海的情慾掙扎。長篇《破戒》所要說的慾望選擇,都濃縮精華在短篇《誘僧》裡,李碧華的文字撩動,幾頁時間就足以讓人心情起伏喘息不已。

雖是短篇卻意境深遠充滿想像,以色聲香觸出現的無名女子,是心魔、妖魔還是靜一的綺夢?心不靜,萬物皆是誘惑,要能斷/捨/離七情六慾才是修行的第一步。要成佛,就得成為俗世中的冷血之人,親情愛情錢權生死都無依戀,如同賈寶玉最後告別父親,消失在無邊無垠的雪白畫面,了斷一切,就能成為一切,與萬物融為一體,即成佛。

然而無魔不成佛,三藏取經便一路是誘惑,試煉主角的心性通常是一則故事最精采的主軸。面對誘惑,人們心裡(自我)或道德標準(超我)雖會判斷,卻難以抵擋生理(本我)的需要。又或者,有些事情越提醒自己不去想,就越會放在心裡。

所有的慾望都是跟自己過不去,當幻想成真,挑逗才要開始。魔由心生,原諒自己也最容易,但是面對一個渴望已久的人站在面前,說你心想,做你想做的事,難以抗拒的誘惑便考驗著靜一。選擇接受或拒絕,對或錯,成佛或墮落,每個決定都會改變命運……就像當初石彥生(靜一)默然接受霍達的兵變佈局。


「這個世界,不是我午夜夢迴,還在想念的世界。」

【長篇‧抉擇】   

唐,武德九年六月四日,發生李世民刺殺親兄弟並奪取皇位的「玄武門之變」。李碧華在史實裡虛構了石彥生將軍、霍達將軍與紅萼公主,讓他們在這場腥風血雨的鬥爭中,成為生死不由己的政治犧牲品。

雖因避難化為和尚,但事實上石彥生心中也要贖罪,為了因他而死的母親、主子與弟兄們。曾經擁有的功名與地位,也因為這場政變化為烏有,背負著這些遺憾與懊悔,靜一在天寧寺戒律教條下的出家只是療傷,目的是等待有天能夠平反。

而與紅萼的短暫相遇,成了他為自己而活的美麗片刻。紅萼宛如張愛玲筆下的紅玫瑰,潑辣驕縱卻也深情款款,甚至為了救心上人而香消玉殞。

但真正考驗心性的,是在古樸簡陋的彤雲禪院。知道天下太平,了解平反無望,活著只會一輩子被追殺,禪院老方丈的禪機妙語讓靜一開始認真思考人生的意義。隨後出現的青綬夫人,雖然長相如紅萼,卻像是青蛇般伺機勾引靜一墮落。修行與禁色、道德與七情六慾的修煉拉扯,讓靜一看透了人性表象。只要人的心不定,做任何事都會動搖。心色萬物色,心空一切空。

巧合的是,曾經寫過「天安門舊魄新魂」的李碧華,同樣也選擇了在六月四日(夏曆)所發生的玄武門之變作為題材,是否有所影射?不得而知。


「人不會永遠都好看的,記住我現在這個樣子。」 

【電影‧角色】

石彥生將軍/靜一和尚

靜一在老方丈的開示下,悟到自己也如政變狗賊一樣骯髒(出賣主子以便獲得高位)。以為遠離塵世便得清高,以為遁入空門與世無爭就能夠忘記一切,事實根本無處可躲,因為心沒變。

人性如此,有依戀有欣賞便會產生慾望,要是看人不美看花不香,或許才能看透一切,看透人世間無美醜無香臭的差別。對萬物皆無高低比較,便能活出自己。

紅萼公主/青綬夫人

紅萼的開朗執著與青綬夫人的孤傲冷豔,世間美色誰不喜歡?然而李世民連兩個兄弟都可以斬頭了,何況是個妹妹。

青綬夫人最後自曝刺客,反諷了靜一剛獲得的慾望滿足,好似情慾的反面即是危險。

延續著每部李碧華小說改編電影都有出現鏡子,這裡是出現在曲江池。紅萼為石彥生精心梳裝,只為了讓喜歡的人永遠記住自己的樣子。銅鏡裡扭曲模糊的面容恰似幽魂,正預告了她的未來。

小可

從小在天寧寺長大的小可,以為戒律就是生活的全部,只要不違背便可得道。但就像悉達多,在沒有體悟榮華富貴之後的窮苦病死,必然無法成為釋迦牟尼。所以世間上任何經歷都要去感受,心寬了才能有同理心為所有人著想。

而一行人溜出寺廟來到曲江池,宛如綺麗鬼魅的西域夜市,小可、石彥生與紅萼就像家人般和樂,那一刻是如此美好卻短暫。

通達方丈(十渡方丈)

圓寂之前,他跟靜一說:「我先走了,你早點過來,我們好吃茶去。」生命渺小如滄海一粟,卻能融合成為宇宙的一分子。人生應該過的簡單,自尋煩惱鑽牛角尖或想太多,反而失去了體驗活著的當下。

李世民/唐太宗

李世民策劃射殺兩親兄弟,也就是哥哥皇太子李建成、弟弟齊王李元吉,史稱「玄武門之變」。然而李世民繼承帝位成為唐太宗之後,卻帶來清明安定的盛世「貞觀之治」。

李世民因為必要之惡而後成為好皇帝,石彥生有惻隱之心卻變成落難人生,命運孰是孰非,沒有任何道理。

左邊為英文版DVD海報,右邊為中文版電影海報。

「看,火那麼壯大,水卻熄滅它。水那麼壯大,土卻掩藏它。土那麼壯大,風卻吹散它。風那麼壯大,山卻阻擋它。山那麼壯大,人卻剷移它。人那麼壯大,權位、生死、愛恨、名利……卻動搖它。權位、生死、愛恨、名利……那麼壯大,時間卻消磨它。--時間最壯大麼?不,是『心』。當心空無一物,它便無邊無涯。」

【電影‧最後】

以美色、功名、權力、金錢來誘惑石彥生,所有的抉擇也都會改變自身的命運,電影片名選擇與短篇《誘僧》同名,很是貼切。編劇除了有方令正之外,李碧華依照慣例參與其中。美術與服裝設計著實有實驗劇場的視覺系風格(例如白臉舞踏、枯枝楓葉的造景)。最讓人驚豔的莫過於拍攝地點,看了片尾字幕,上面註明了「北京市房山區十渡風景區」,不知是否是全部場景,因為那山谷冰瀑與彤雲禪院的風景真是太夢幻絕美了。

即將凋落的楓葉、冰瀑上的熱血、孤絕離世的禪院、陡峭飛石雄奇險幻的狹窄谷道……不知是否都在十渡風景區所拍攝。唯獨可以確定的是,古色古香的彤雲禪院必是搭建出來的,因為在片尾時燒掉了。
(畫面截圖純粹因喜愛而分享,版權為電影公司所有。如有不妥,敬請告知,立即撤下,非常感謝)

電影《誘僧》是部內斂、沈潛、藝術感重卻被忽視的作品,就連目前當紅的線上影城或4K修復都無法見到,甚是可惜。換個想法,所謂的票房、口碑、評價等等在上映過後或許也不重要,曾經有人被感動,曾經有人見試過它的美,它被印記在某人心裡,那就夠了。

一切都是身外之物,就如同電影結尾,靜一漸漸走遠,遠遠看來只剩一個黑點。揉揉眼睛再看真切些,哪裡有什麼人影,全是雪白茫茫一片……



---------------------------------------------------

獎項記錄:

1993年第30屆台灣電影金馬獎總共提名七項,最後獲獎兩項:

‧最佳美術設計(葉錦添、李偉明、楊佔家)

‧最佳電影音樂(劉以達、韋啟良)


1994年第13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總共提名九項,最後獲獎兩項:

‧最佳新演員(吳興國)

‧最佳電影音樂(劉以達、韋啟良)


2021/04/25

李碧華的小說與電影(其他之18):低調的美好

這天隨手翻閱朋友手邊正在看的書,作家陳宛茜所著的報導散文集「我們不在咖啡館:作家的故事,第一手台灣藝文觀察報導」(2020,遠足文化)。 

打開其中一篇《高調與低調》,文章開頭先描述英國塗鴉藝術家班克西(Banksy)在藝術拍賣市場創新高的成就,與從來沒人知曉他是藝術家(除了經紀人見過他)的低調隱私生活。 

之後話風一轉,居然開始描述她曾採訪香港作家李碧華的經過!(好難得看到這樣的文章,原因如下) 

即便知道李碧華從來不參加任何會面、訪問、座談甚至領獎(所以傳媒一張照片也沒有),沒想到連記者要採訪她,也只能透過筆談方式將問題交給編輯,編輯再轉交李碧華。 

曾有人問她身為名人為何如此低調,她說:「……和外界的人和事保持適當的距離,對我來說是好的,不老記掛著自己的影響力,不去想有多少人正在看你寫的文字,不至於動不動就把自己當成苦海明燈,方才真可以瀟瀟灑灑地寫。」 

四十年的寫作生涯,過去能躲過香港狗仔隊的追擊已屬不易,如今要在手機拍照與網路搜索的年代不被發現,也真難得。換個角度想,人人都想成名的時刻,李碧華卻選擇保有平凡人(可貴)的自由,不被任何注目的眼光或鏡頭所打擾生活,不去理會跟寫作本身無關的事繼續創作,或許就是她最感到美好的狀態吧!



***

後記:因為這個機緣,就想到好久沒看到李碧華出版新的小說了,結果上網一查還真的有(而且書名耐人尋味,叫做《尋找十二少》,描述如花在2020年才上來尋找十二少,結果遇到了香港最為艱苦的一年。另一本短篇小說集《陰兵借道》居然還是簽名版!),讓人迫不及待想衝去三民書局買啦!

2021/01/08

關於電影《俘虜》的舊物開箱

原本只為那首可以逼出淚水的音樂,沒看過電影就買了CD原聲帶,隨後想瞭解劇情又再購入二手小說。好幾年之後,才因緣際會租到VCD電影光碟。 


懷抱音樂與畫面結合的高度期待,但看完心裏只有說不出來的淡淡哀傷,不過坂本龍一所製作的主題音樂「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一曲,即能將故事裡未能傾訴的情感轉化成動人的旋律,甚至比電影本身更有共鳴。 


然後命運就是這麼奇妙,在如今數位媒體當道的此刻,電影《俘虜》終於有機會重新院線上映。於是翻找出舊書、CD,拍掉上面的灰塵,重新觸摸這些曾經收藏的「實物」,感覺竟也恍如隔世。


#David Sylvian的 ForbiddenColors 也很婉轉動聽
#還有宇多田光的FYI